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近年来,南京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扎实开始试点培育,积极拓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初步形成政府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响应□□□、项目创新实践的良好发展态势。笔者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南京智能建造试点工作阶段性目标任务已完成,并取得部分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南京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培育了52个市级试点项目□□、42家试点企业,并创新性地培育了南部新城和六合区2个㊣智能建造项目集聚区;发布了2批《南京市智能建造适宜技术应用清单目录》,有6项举措入选住建部《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各试点项目均建立了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级综合管理平台,应用了多款施工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塔吊□□□、智能施工升降机等多元化的智能装备。据统计,各项目已投用的各类智能化装备超㊣过100台(套)。日前,笔者走访了部分试点项目和集聚区,亲身感受智能建造如何重塑建筑产业。
六合区于2024年底成为南京市智能建造产业集聚区。该区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建筑业也是该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区有建筑业资质企业1100家,其中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1家。这些“先天”优势为六合区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加分项”。笔者从六合区投促局了解到,该区在推进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过程中,接触到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产业,于是决定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赛道。“这些产业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六合区投促局一位负✅责人说。
除了产业集聚度高,六合区还引入大量高校资源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与大学合作打造创新港,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发展优㊣势,为智能建造提供科研支撑。目前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中国矿业大学校友经济(南京)产业科创园一期项目都在建设中。
六合区城建局建筑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市被确定为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特别是出台《关于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布《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后,六合区积极响应,按照“全面开放□□□、突出重点□□□、分类落实□□□□、稳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在全区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截至目前,该区已成功申报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2个,分别是中国矿业大学校友经济(南京)产业科创园一期项目暨双碳建筑与智能建造产业项目□□□、南航国际创新港一期3#□□□□、4#地块项目,创建市级以上智能建造试点企业2家,其中南京嘉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是市级智能建造试点企业,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省级智能建造技术服务试点单位。
依托六合区的龙袍新城和雄州新城,智能建造将拥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除了这两个新城,六合区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可为智能建造提供较多的应用场景。六合区建设局近日将举办智能建造宣传引导大会,向全区✅政府投资平台□□□、施工企业推广智能建造技术,提高智能建造的“知名度”。使用智能建造技术的建设项目,也将获得一定优惠政策,比如按照《南京市智能建造项㊣目技术应用指标综合评定表(试行)》进行预评,达到一星级及以上的,优先享受有关工地差别化管理的政策。采用智能建造技术被认定为市级及以上的试点项目□□□□、观摩工地通过验收后,在满足其他必要条件后可直接授予市级优秀勘察设计奖□□、“金陵杯”,有关项目将被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同类奖项评选。
智能建造集聚区的建成需要㊣头部企业的引领和项目的支撑。据了解,目前已有中能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泛华建设集团□□□□、中亿丰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头部企业与六合区达成合作意向。2025年,六合区将以雄州街道和龙袍新城作为重点推进区域,持续打造应用场景,争取建成智能建造样板展示基地可供参考借鉴。2026年,力争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引领性,区内智能建造项目总建筑面积不少于30万平方米或项目数量不少于10个,创建市级及以上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不少于5个,培育与✅智能建造㊣相关的企业不少于5个,创建市级及以上智能建造试点企业不少于2个,形成智能建造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的局面并形成完善的智能建造产业链。
前不久,由市建委主办□□□□、栖霞区住建局和市装饰行业发展中心承办的观摩活动在华电科技园01地块二期项目举行,该观摩活动的主题是“智能建造✅提质增效”,由于项目正处于装饰装修阶段,当天项目建设单位集中展示了瓷砖铺贴机器人成套技术应用。
据了解,成套技术包含铺浆机器人□□、找平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气凝胶隔热材料□□□、石材铺贴机器人等。在铺浆机器人作业区,参观人员纷纷驻足观看,现场负责人介绍,一名工人可以操纵两台铺浆机器人,且机器人更适合大空间作业,施工效率有所提高,施工成本相对降低。在施工质量上,传统人工作业大都依赖于师傅的手艺,铺浆机器人在参数调好的情况下,作业质量相对稳定。
石材铺贴机器人主要起搬运作用,由于石材很重,人工搬运比较吃力,石材铺贴机器人的“爪子”上有真空吸盘,经过找平和拉浆㊣程序后,工人配合机器人搬运,大大减轻了人力。
高清地面找平机器人负责在地砖铺贴之前完成地面找平。在观摩现场,笔者看到一名工人手持工具将预拌砂浆摊平,观摩区域设置了边界,控制机器人的行动范围,这台机器人通过遥控器操控,插上电,通过激光设定高度,在高度内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前面锋利的滚轴把预拌砂浆搅拌均匀,机器人再不断平移行走后将砂浆压实。现场负责人介绍,传统的找平需要工人蹲在地上刮抹,耗时耗力,并且传统的施工方法还需要增加一道打点的工序来确定高度,相比人工,找平机器人可提高2倍效率。
地砖铺贴机器人采用BIM□□□、SLAM雷达及企业自主研发的六轴机械臂,可以铺贴大理石□□□、花岗岩等多种材质□□□□、多种尺寸的地砖,一名工人操控一台机器人一天可完成约100平方米的地砖铺贴,测算下来,铺贴一块地砖只需2分钟,用传统铺贴方法则需要10分钟,在成本上大㊣约可节省30%—50%。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名工人往机器里“喂”入瓷砖胶,通过App来遥控,机器人不需要BIM或者CAD的导入,只需要一块先导砖来指明方向,就可顺势完成整个区域的铺贴。
如何避免瓷砖空鼓?现场负责人说,机器人通过六轴机械臂抓取瓷砖,根据激光放线来确定表面完成的高度,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算法和AI摄像头来识别与相邻砖之间砖缝的大小,再通过机械臂的算法并完成铺贴的振捣□□□□、揉搓等工序,达到满铺的状态。人工操作还需要在瓷砖背面进行瓷砖胶的刮抹,机器减少了这一流程。
市建委市场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试验的基础上,此次项目是首次在大型装饰装修项目中全面应用地面瓷砖铺贴机器人。华电科技园01地块二期项目在装修阶段将使用前文提及的各类机器人。举办观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结合现场实操,全面展示包括测量放线机器人□□□□、地面找平机器人□□、铺浆㊣机器人□□□、地面瓷砖铺贴机器人□□□□、地面石材铺贴机器人等多款成套成熟技术的特色优势,加大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在全市的推广力度,推动其在全市装饰装修行业的广泛应用。
今年初,经过企业申报□□□□、建设主管部门初审推荐□□□、专家遴选论证和核查等程序,新一批江苏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公布,南京14个项目入选。这些项目将继续在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上㊣积极实践,不断拓展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应用场景,探索我市建㊣筑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位于浦口区的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项目,应用BIM□□、VR□□□□、AI以及智能化技术,通过装配式技术□□□□、智能设备提升建设效率,借助BIM技术和智慧运管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让项目建设更安全□□、智慧□□□、高效。项目主体结构使用✅了密肋空腔楼板,应用比例约84%。这种特殊□□□、新型的楼板,具有更㊣高的抗震性□□□□、更优异的节能环保和隔热降噪效果,大大节省了传统建筑保温材料成本。隔墙采用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简称ALC轻质墙板,应用比例达到近80%。项目负责人介绍,ALC板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具有容重轻□□□□、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能提供良好的承重和隔音效果,提升建筑品质。
该项目打造智能建造运管平台,包括BIM数字一体化设计□□□□、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管理□□□□、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建筑㊣产业互联网□□□、数字交付与智慧运维等六大场景,实现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智慧管理。项目应用BIM+数字一体化设计,进行协同设计□□、三维可视化□□、虚拟模拟以及数据集成。通过统一平台集成各模型,实现项目建造5D模拟,直观反映建设各阶段的进展情况,打破信息孤㊣岛,指导各参建方及专业协作配合□□、资源共享。
针对文明㊣施工抹光机器人,项目采用智慧工地系统进行安全□□、质量及环境监管,在现场布置20多项监测点,进行全周期数据采集,对特种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监管,一机一档,数据实时监测,全周期管控。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工地管理从“人防”到“技防”。
机器人“工友”同样少不了,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选用了12类建筑机器人机型用在测量□□□、施工□□、搬运和巡检㊣等步骤。放线机器人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放线作业;混凝土地面抹平□□□□、抹光机器人采用智能控制算法和导航技术,实现地面自动抹光□□、压实□□、提浆和收光等工序,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位于南京软件谷的中国通信服务智慧产业研发基地,包含1栋超高层办公楼□□□、1栋高层办公楼及配套裙房。A塔楼建筑高度180米,结构体系为“现浇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应用多种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项目建设水平。该项目在塔楼结构施工中,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工况使用多款建筑机器人,包含混凝土振捣机器人□□□□、楼板振捣整平机器人和钢筋绑扎机器人,人机协同,提高施工效率。
针㊣对塔楼结构施工,项目研发建造了新一代智能装备集成平台“云端建造工厂”。根据不同施工场景,“大空间”设计为工人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类工厂”作业环境,提高施工的安全性。